位于邯郸市北部的56net亚洲必赢邯郸热电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为邯郸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厂初期正是“大跃进”年代,快速上马,简易发电,是当时的发展理念。一线职工的生产条件也相当恶劣,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烧炭的,一问才知,是发电的。”生产环境尚且如此,更何谈控制排放了!
我是一名80后的大学生,继承父辈事业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听父亲说,那时电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拖着长长的尾巴,像一条黑色的云龙。附近居民一年四季不敢开窗,夏天不能穿白衬衫,漫天飘飞的烟尘落满了周围村民的菜地,厂领导常因此被村民堵在厂门口讨要说法。
面对这样的问题,2006年至2007年间,邯郸厂顶着煤价上涨、企业亏损的压力,投入2亿多元为现有的三台机组配套上马了脱硫设备,使二氧化硫的净化率有了显著提高。如今,邯郸厂担负着全市几十家企业用汽和2/3主城区市民供暖的重任,既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排放。为邯郸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逐年增多做出了巨大贡献。邯郸厂的烟囱里再也没有了过去的滚滚黑烟;现在,高耸的烟囱吐出水蒸气一般的白雾,像一支巨笔在蓝天白云间书写着美丽的诗篇!
为了使古城的天更蓝,在践行环保的过程中,邯电人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和市场的考验。为贯彻实行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 2009年底,邯郸厂11台小机组全部关停。在烟囱轰然倒塌的一刹那,我的心中一阵阵酸楚,那可是大家的父辈用心血一锹一锹挖出来、一砖一砖垒起来的成果啊!但是,为了古城的蓝天白云,为了家乡的美好环境,为了市民的身心健康,大家别无选择,必须关停!面对机组关停的严峻形势,筹建人员千方百计开拓新市场、上马新机组;组织职工远赴新疆、甘肃等地承包其他电厂的检修运行任务,为企业创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8.95万千瓦替代容量,为新机组的上马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整个国电集团从取得路条、到经过核准用时最短的火电项目。
2台350兆瓦超临界供热机组建成投产后,单是替代关停小锅炉的容量,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硫13600吨,烟尘7800吨。
大家期待:不久的将来,古城邯郸也能拥有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清新的空气了,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