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 年开展“双提升”工作以来,56net亚洲必赢大连开发区热电厂强化“以价值创造引领二次创业”的主体意识,加速执企思路转变,以对标管理和精益化管理为抓手,把提高效益作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不断巩固和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
夯实基础 标准化建设形成常态
安全环保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重要保障。
每周一通过Tencent通“快递”安全监察周报至各部门,已经成为大开厂安全监察部的一项常规工作。点开文档,一张张反映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的照片集中呈现并配有图说。针对违章现象,除说明违章内容外,还明确了责任部门及整改时限。
将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不断夯实安全基础的有力抓手。大开厂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以反违章和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建立安全监察周报,把“四违”检查作为重点,突出“装置性违章”检查,将春秋检、迎峰度夏、防洪防汛、防寒防冻、防风防火检查等工作全部列入综合管理考评范畴,定期检查考评,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常态。
依据集团企业有关标准及实施办法,该厂对现有的标准化建设两年规划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具体工作内容,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在此基础上将工作细化到周,并建立标准化自评整改跟踪台账和整改前后记录,使标准化建设过程化、痕迹化。
2014 年,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对节能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把高悬在头顶的利剑,大开厂把环保设备与主机设备的运行维护摆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把达标排放限值当做主机保护值对待。
该厂强化环保指标管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指标主控监控画面明确实时监控人员,建立值班超限分析和责任考核机制;每日生产协调早会上通报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运行数据超标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即时通知管理人员过问;加强在线监测仪器仪表运行校验和历史数据存储管理。2014 年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累计完成值100%,烟尘达标排放率累计完成值99.76%,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率累计完成值99.63%。截至目前,主要污染物均长期保持优于环保新规排放。
面向市场 电量营销发挥龙头作用
把握企业规律,驾驭市场变化,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回顾开展“双提升”工作以来的年度、年中工作报告,“争电量”标题下的要求中,少了“争取”,多了“争抢”。
三级联动开展智慧营销。2014 年,大开厂重点以关停替代电量为核心,合理安排发电进度,优化电量结构,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开展特色营销、智慧营销,利用小时逆势同比增加736 小时,高于主要对标单位347 小时,长时间保持区域领先水平。
今年以来,该厂继续坚持以争电量为龙头,对外完善落实了“争电量三级联动机制”,即厂部对应省网企业和调度中心级,生技部、计划部对应调度中心职能处室级,发电部对应调度值,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与电网调度的沟通联系;对内出台了《超发电量奖励办法》,借鉴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 ,“ 度电必争”氛围进一步浓厚,1-8 月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省内13 家“三同”企业中排名第一。
容量变更增加竞争优势。该厂密切关注国家改革动向,深入解析简政放权有关政策,根据东北区域、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环保验收为基础,采取参数认定、现场评审、可靠性论证等有效措施,积极破解容量变更难题,成为东北三省容量释放的五家试点企业之一,是辽宁地区首家完成300 兆瓦到350 兆瓦容量变更的电力企业。与省经信委、电网企业按照2×350 兆瓦容量签订了年度发电量计划和售电合同后,基数电量较2×300 兆瓦容量多3.23 亿千瓦时,跨区电力交易等市场配额增长16.7%,深度调峰考核由负转正,为争发电量、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挖掘潜力 成本费用细化管控
通过控制成本费用来抵消电量增速放缓的影响,是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和提升的主要策略。
严格把好入厂关口。借助企业燃料“阳光采购平台”拓宽煤源,适时推进市场煤采购,全部依托集团企业阳光采购平台,节约燃料成本255 万元。加强与矿方沟通,对到达煤炭的量与质进行“日沟通、周汇总”的监督管理,确保月累计兑现率达到合同要求,最大化减少亏吨亏卡损失。积极实施燃料智能采制化改造,形成入厂煤全自动、全封闭、无干扰、一体化的自动采制存煤样管理系统,避免燃料数据人为干扰形成误差。1-8 月份入厂标煤单价低于对标单位10.37 元/ 吨,区域排名第二。
实施煤耗重点突破。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供热主管部门汇报沟通,借助国家大力整理大气污染和地方优化投资环境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延展供热半径,实施热源替代,2014-2015 年供暖期供暖面积同比增加近70 万平方米,科学优化供暖温度曲线,机组热电同比提高11%。通过解决机组初参数因锅炉设计热偏差、管壁超温原因而达不到设计值的问题,主、再热温度均较投产初期有所提高。实施机组启动优化、锅炉燃烧系统优化、凝结水和循环水系统优化、机组纯凝及供热方式下的滑压运行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全国首台北重350 兆瓦机组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降低能耗。
除此之外,坚持“能修必修”原则,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杜绝大拆大换现象,累计节约费用近50 万元。
完善机制 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对标是提升管理、提升效益的主要抓手。充分利用耗差系统开展指标竞赛,采取“日分析、旬考核、月总结”的方式开展对标。认真诊断每台机组、每个系统的能耗,定期将机组单项耗差指标超过集团企业平均值的指标进行分类标识,实现对标动态管理,加强过程跟踪监督,确保各项主要指标持续优化。健全完善指标对标跟踪分析制度,紧紧围绕营销、燃料、能耗和度电盈利能力四个主线,瞄准区域先进企业进行动态比对,并不断向基层岗位延展, 形成了以个体保整体、局部保全局的对标管理机制。
推进“四位一体”控制体系建设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的有力途径。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综合计划管理、指标管理以及部门日常工作业绩考核进行有机融合,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控体系,“双提升”活动全面开展后,该厂进一步将“双提升”工作纳入企业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将重点攻关课题完成进度和重要指标对标完成情况与全员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有效激发了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热情。 |